“校服整洁领巾红,挺胸抬头站位正;脱帽肃立国旗升,五指并拢过头顶……”3月28日,濮阳市实验小学举行文明素养再提升誓师大会,4600多名学生齐诵《文明礼仪儿歌》。在学校“水之德”主题浮雕上,三句古语成为这所全国文明校园文明之风的最好注脚。
第一句古语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将阅读视为学生成长之源,建立了完整的阅读评价体系。在“唱、书、诵、讲、评”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
74.67万字、1419.44万字,这是该校去年统计的一年级与五年级孩子平均阅读量,绝大多数孩子在二年级的阅读量已超过了课标规定的145万字。孩子们在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自助餐》里汲取营养,在以吟唱古诗词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中展示自我。该校开展的研学活动“行走在阅读间”依托红色教育和综合实践基地等,分年级分主题设计亲子之旅和寻根之旅,把读万卷书和走万里路紧密相连。
第二句古语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豁达包容的品质被视为值得学习的品质。我们提倡‘享受孩子的错误’。”校长魏存智说,通过变“责怪”为“责任”,变“禁止”为“引领”,变“死角”为“亮点”,变“差异”为“资源”,变“告状”为“报喜”,让理念转变间的宽容之风,呵护学生成长成材。
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于文玲三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让“问题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人民警察,使“网瘾少年”和书交上朋友;班主任吉晓明为城市留守儿童订做“神奇小本”,记录孩子点滴进步;在“敬业乐业”大讨论、“真人图书馆”等活动中,学校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等一大批标兵,犹如无形课堂、无字之书,给人启迪。
第三句古语是“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海纳百川,厚德载物,学校以诚信教育等为载体推进德育工作。
教师郭盼云每日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让“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传统内化为道德情操,升华为文明素养。人手一册的《我承诺我诚信我快乐》诚信评价手册涵盖小学生56条行为习惯标准。孩子们每周一下午都会在诚信评价课上互相监督,通过自评和他评让诚信入脑入心。
3月25日,五年级教师马士民带领学生志愿者邀请盲人朋友,在城市公园里寻找春天:孩子们搀扶着陌生的叔叔阿姨触摸小草和花朵,叔叔阿姨为孩子讲述励志故事,场面温馨美好。学校拥有由4600多名学生、200多名教职工、近万名家长组成的68个志愿服务中队,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将文明风尚从校园带到千家万户。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