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河南科技学院组建300余支“三下乡”实践团队、10000余名实践队员,奔赴全省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巨大成就,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
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为深入了解国家新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河南科技学院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设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以服务基层为重点,选拔了101名团校和青马工程培训班的优秀学员,组成10个临时团支部和1个临时党支部,以“喜看乡村振兴再造魅力乡土”为主题开展专项调研,深入长垣县武邱乡、佘家镇、芦岗乡等13个乡镇、104个村落,重点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专项调研。临时团支部书记分别组织各支部团员青年深入农村了解实情,了解新农村建设成果,感受农村发展变化,讨论调研情况,交流走访心得。
文化传播,提升村民思想水平。在实践活动中,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创建的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口述科院”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结合口述史独特的感染力,分别走访13个村镇,调研宣讲活动包含“家乡名人故事会”“乡音里的家乡史”“优秀校友访谈录”三项实践活动。此外,服装学院以“传承扎染文化”为主题,组织15名实践团的队员走进新乡封丘县董堤村、洪门社区等地,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扎染文化传承之旅,充分利用理论宣讲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挖掘传统手工艺文化内涵。其间,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
科技支农,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百农学子”脱贫致富稼穑培根计划服务团本着“深入民心,为民谋利”的团队精神,奔赴封丘县闫庄村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实践队员们来到闫庄村番茄大棚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帮助农户采摘番茄。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与农户就番茄种植方面的问题展开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向农户提出了关于番茄育苗、病虫害治理等方面的建议。实践活动不仅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同时也更好地提高了队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培养了队员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义务支教,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也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基石。为了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多支支教队伍,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赴贫困地区义务支教,积极引导青年师生服务基层建设、投身社会公益。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入乡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开展爱国教育、安全防范、互动英语、艺术拓展、习惯养成、模拟主持、花样篮球等寓教于乐的支教课程,用现代化的方式教育孩子们,打开孩子们的眼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助力乡村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科院学子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送“技”、送“知”、送“爱”下乡,不仅是当代青年以实际行动投身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更是当代青年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锤炼个人品格的重要途径。(河南日报记者 李树华 通讯员 牛艳芳)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