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18年研究生考试报名正式截止。在今年的研究生推免中,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喜讯不断,先后有4个寝室集体保研成功,优异的成绩惹人惊羡的同时,学霸寝室齐“开花”也成为学校内外的美谈。
从2012年起,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每年向各知名高校或研究所输送研究生多达一百四十余人,仅去年学院就有184人顺利晋升研究生。接连走出的“学霸情侣”、“学霸寝室”、“学霸班级”频频引发关注,今年,郑州大学的化学专业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是被誉为“高层次化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优秀的化学人才何以层出不穷?学院究竟唱响了怎样的人才培养“摇篮曲”?
“精细化”唱响摇篮曲
“精细化”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一直坚持的标准。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置早餐签到,为考研生提供专门自习室等,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院还别出心裁创设了导师制。每个大一新生会分配一名励志导师,带领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学业规划。大二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再选择一名专业导师,专门为其解答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想要顺利毕业,学生们还要通过学院的综合素质答辩,大四的学生要回顾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方法,以及大学四年逐渐成熟的心理历程。这些经验会成为师弟师妹的重要参考,使他们能够找到相似点,更好地补短板。
今年学院开始探索“朋辈导师”制度,由大三大四的学生作为新生的导师。发挥学生首创精神,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共同完成实验探究,为学生在相互帮扶中探索钻研搭建了新平台。
教学育人润物细无声
“刚上大一时我就树立了向学长学姐们看齐的目标,”即将进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郭豪丹说,“学院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竞争也很激烈,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学习。”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先后培养出吴养洁,李朝军,丁奎岭,刘中民,席振峰五位院士,学院积淀的浓厚学术氛围,成为了人才培养无形的宝藏。
“我们宿舍的四个人虽然在不同的班级,但我们经常一起去上自习,互相讨论问题。”周一卓笑着说,“回到宿舍看到有人在写作业,其他人就会默默掏出书本来,谁也不想落后啊!”
保研到武汉大学的黄菊,攒了厚厚一摞学院定制的课堂笔记本。笔记本封面上印着郑州大学学风“励学明理,求真善为”,成为了她的一份精神财富,“里边都是我上课时认认真真记的,提醒我做学问的精神,我要好好保存!”她说。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书记冯书记说,踏实勤奋,团结友爱,不畏艰难,砥砺前行”是学院多年积淀的化学基地文化。“育人的过程是很繁琐很艰辛的,我们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践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育人措施。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