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幼有所育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日期:2017-11-27 14:03:08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原标题:幼有所育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不到10% 

        □记者谭萍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幼有所育”排在民生事业第一位。“幼有所育”,应该谁来育?怎么育?这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11月23日,MoreCare(茂楷)在山东济南举行开业盛典暨中国托育行业白皮书发布会,MoreCare与腾讯教育共同发布了中国0~3岁儿童托育服务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托育机构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幼儿教育的政策转变,同时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幼儿托育上的经验和做法。
     
        释疑
     
        曾遍布城乡的托儿所是怎么消失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托儿所曾经遍布城乡,特别是在城市中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中,托儿所成为标配,为家长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后来托儿所几乎消失了。中国的托儿所是怎么消失的?
     
        根据白皮书的研究发现,中国0~3岁儿童托育服务经历了起步、建立到消解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厂矿企业中的托儿所是当时针对职工的一种福利性服务,这是托育服务的起步阶段;从1977年到1996年,这一时期是托育服务体系的确立时期,托儿所从福利性的服务开始向社会化的方向转变,但是依然以福利性为主;从1997年到2005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托育机构等社会化服务职能,以及中国出生人口的下降等因素,中国的幼儿园数量大幅度下降,托儿所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这一时期托儿所几乎销声匿迹。
     
        调查
     
        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不到10%
     
        MoreCare(茂楷)CEO蒋祎淏介绍说,西方部分发达国家这20年来非常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发展,一方面把婴幼儿的早期发展纳入政府的公共职能部分,另一方面出台政策,颁布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满足社会的托育需求。
     
        在我国台湾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公办托育中心,采用公办民营的形式,由政府提供场地和资金,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社会组织和学校来经营。同时,台湾地区还积极规范发展民办及个人托育中心。
     
        目前,在经合组织国家中,3岁以下儿童平均入托率为34%。而中国婴幼儿入托率仅为4.1%,中国城市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而2016年国家卫计委组织的调查显示,全职母亲中有近1/3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超过3/4的全职母亲表示如有人帮助带孩子将会重新就业。
     
        呼吁
     
        制定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幼有所育”
     
        白皮书中提出,当前中国0~3岁儿童托育行业总体的特点是:托育机构数量严重匮乏,主管和监管部门不明确,相关法规和政策缺少,行业标准缺失,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困难重重。
     
        蒋祎淏认为,3岁以下儿童的养育模式,经历了从家庭看护到集体看护为主,再到回归家庭看护的模式。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于托育需求的强烈呼唤,未来专业化、科学化的托育机构将会越来越多,专业养育并教育3岁以下儿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幼年的各种经历为健康、学习和行为设定的轨迹可能会贯穿一生。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幼儿较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为其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目前,中国90后已逐渐进入育龄阶段,二胎政策也全面开放,中国将迎来新的婴儿潮。蒋祎淏建议,应当尽快满足社会对于托育服务的强烈需求,“幼有所育”应当放开门槛,制定行业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托育服务中来。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郑州教育为孩子们打造优质教育
    上一篇:郑州航院举行首届航空电子文化节 校园体验前沿科技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