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课堂上师生时而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而为一个难解的问题苦思冥想。老师引领着学生在交流中发散思维,在沉思中吸取他人的长处,这是鹤壁二中新课改后课堂上的场景。
如今,鹤壁二中推行课改已经两年,2015年,鹤壁二中重新审视区域教育实际,决定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新一轮课改,让教师在课改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让学生在课改中张扬个性、快乐成长。
转思想变观念,使课改落地生根
为了有效开展课改,学校曾先后到全国课改先进学校参观学习,组织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系统性培训材料,并定期召开课改反思会议,补充、完善实施办法及管理方式,使教师从课改理论到具体课堂操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课堂也逐步从“教”中心和“师”中心转向“学”中心和“生”中心。
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成立合作竞争的班级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所倡导的课堂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个“小组”有别于传统的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大胆展示,踊跃点评和追问质疑。通常由4至6人组成,小组成员按照不同的性别、能力倾向、学业成绩等因素搭配,使成员间各种能力存在着互补性,由小组长带领进行各种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真正把学生从机械吸收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53”课堂和导学案为课改保驾护航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师生们每周集体备课,结合“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流程即“53”课堂,老师们会对现有导学案进行修改再加工。“五步”即课堂环节的五个基本步骤,包括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导学案和达标测评;“三查”即三次学情调查,在学生独学、组内小展示、整理导学案和达标测评时调查。“53”课堂让学生们思、做、展,教师们点、导、评,两者实现科学互动。
课改两年来,“53”课堂模式让教学精彩纷呈,课堂气氛热烈,不但学生觉得新鲜,老师们也兴致盎然。“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虽然我们的课改还有许多不足和困惑,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就一定会收获课改的累累硕果。”鹤壁二中朱书记说道。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