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共同观看了“让教育之光点亮未来”教育宣传视频,概括了全县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宣传视频以生动的画面和翔实的数据,展示了我县在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共鸣和高度评价。
陈富磊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县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同时也指出,当前虞城县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他强调,我县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强师工程服务站”必将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强劲引擎,并热切期盼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在师资培训、教研指导、资源共享等方面获得北师大长期、稳定、深入的支持,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
北京师范大学砺行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张彤详细介绍了“强师工程”“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情况。她表示,北师大积极落实“强师工程”“优师计划”,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系统的教育实践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师范人才。她详细阐释了北师大通过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扎实专业学识、过硬教学技能与深厚教育情怀融为一体,为中西部县域锻造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大国良师”。
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秀丽就我县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优师计划”政策对接、师资需求与就业保障等工作进行了介绍。近年来,虞城县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涌现出卢文建、席芳、李连生、童长窝等先进典型,打造了虞城“最美教师”品牌。但当前虞城教育也面临着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农村师资配置矛盾等严峻挑战。虞城县对“优师计划”毕业生充满期待,将构建全链条保障机制,确保人才“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希望北师大在招生和专业设置上向我县紧缺学科和高学段师资倾斜,为“优师计划”毕业生及我县骨干教师提供高水平、常态化、定制化的培训与学术支持,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在自由交流环节,双方与会领导围绕“强师工程”“优师计划”的政策对接、合作可能性、培养建议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校长李连生动情地分享了在北师大学习经历以及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对其扎根基层的深刻影响。“优师计划”教师代表郑长坤、郭淑月老师等也纷纷发言,分享了入职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感悟,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备受感动,教师的关心和指导让他们更快地站稳讲台,并结合一线教师的视角,就师范生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职后专业发展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中肯建议。
孙红培强调,此次调研聚焦虞城基础教育实际,共同探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招生、培养、就业、职后发展全链条协同机制。他期待北师大和虞城县积极联动,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优师计划”真正扎根乡土、服务地方教育发展,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北师大将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培养适配化、就业长效化、发展全域化的“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生态,助力虞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任圣义结合虞城教育现状和今年教育发展前景,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恳请北师大在“师资培训”上再倾注一份力量,为我县现有骨干教师、校长队伍提供更多进修、跟岗学习机会;二是恳请在“实践指导”上再搭建一些平台,定期选派优秀教育专家、研究生支教团到我县开展送教下乡、示范课例、联合教研等活动;三是恳请在“政策倾斜”上再给予一些考量,在“优师计划”招生名额分配、毕业生履约就业引导上对我县予以更多关注和倾斜。

责任编辑: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