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淮阳中学“身边榜样”之方芳: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成长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日期:2025-10-20 15:37:21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陈珊珊)“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是方芳老师教育实践的座右铭,更是她日常教学的真实写照。在刚刚过去的九月,她所带领的九年级班级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这成绩的背后,是她用无限的耐心、创新的方法和深沉的爱,唤醒一个个沉睡的潜能,鼓舞学生们自信前行的动人故事。方芳老师用她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点灯人”和未来的“塑造者”。

    让语言学习在互动与实践中“活”起来

           面对九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和学习焦虑,方老师认为,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绝对安全、充满鼓励的课堂环境。“在我的课堂上,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阶梯,我们不怕出错,只怕不尝试。”她微笑着强调。她的课堂,目光所及,是学生紧跟着她的专注眼神;耳边回响的,是学生此起彼伏的积极回应。她善于巧妙“设坑”,激发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征服欲”,让语法和词汇学习变成一场有趣的智力探险。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课堂体验,不仅打破了沉默,更在欢声笑语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习自信。

           方老师的创新远不止于课堂互动。她深知语言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实践。她引入了“影子跟读”法,利用每天饭前十分钟,让学生像影子一样同步跟读原版录音,精准打磨语音语调和语流节奏,锻炼口腔肌肉记忆。在听力训练时,她要求学生不只是勾选答案,更要进行“听后复述”,提炼核心信息,强制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的硬性要求:每学一个新词或新句型,学生必须强制造句,且要贴近真实生活场景。例如,学习“efficient”(高效的)一词,不能只停留在中文释义,而需造出如“I need to find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manage my time…”这样有情境的句子。这种方法将孤立的词汇瞬间激活,融入学生的思维表达体系,真正实现了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转化。

    在对比与融合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方老师深刻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的本质是开启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她的课堂,因此从不局限于语言本身,更是一场场跨文化的探索之旅。在讲解“节日”主题时,她不仅生动介绍圣诞节的狂欢与万圣节的神秘,更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秋月的文化意象、团圆的情感内涵,并组织学生开展“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的英文小论文写作。这项活动不仅锤炼了学生的写作与思辨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以及跨文化理解力。

           她还系统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她引导学生保持开放心态,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轻易的价值判断;通过精选的短视频、电影片段、新闻和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方社会的言行规范与价值观念;她鼓励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交流中勇敢实践,将“文化移情”能力——即尝试站在对方文化视角理解问题的能力——作为高阶目标来培养。方芳老师就像一位熟练的桥梁工程师,在学生与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以语言为基、以文化为涵的坚固桥梁。

    用敏锐的洞察与坚定的陪伴守护成长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艺术。方老师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不离不弃的陪伴上,这使她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人”和“守护者”。

           她拥有一双慧眼,能敏锐捕捉到学生最细微的变化。学生小张(化名)在七年级时成绩优异,但一段时间内却上课走神、作业潦草。方老师没有简单批评,而是通过多次耐心的私下交谈,终于了解到小张因父母频繁争吵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方老师首先成为了小张温暖的倾听者,随后又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深入、恳切的沟通,帮助家长意识到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最终,在方老师的桥梁作用下,家庭关系得以缓和,小张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节奏和脸上的笑容。

           对于基础薄弱、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小王(化名),方老师的爱则体现在坚定不移的鼓励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上。“别急,老师相信你,你比昨天又进步了一点!”这样的话语是她常说的。当她看到小王在取得进步后眼中闪烁的自信光芒时,她认为那是一位教师能收获的最好回报。方老师的爱更是充满智慧的引导。当发现班级出现攀比苗头时,她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精心组织了一次“我的家庭宝藏”主题班会,引导孩子们分享家风、陪伴等精神财富,巧妙地化解了不良风气,将班级凝聚成一个珍视真情、崇尚品格的良好集体。

    在耕耘与守望中“塑造”未来

           回首教育路,方老师始终初心如磐。这份初心,是不改其志的执着守望,是在时光淬炼下愈发坚韧的教育信念。在她看来,“育见未来”不仅意味着看见学生的成长,更意味着亲手参与未来的塑造。她用自己的课堂创新,塑造着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表达的能力;用文化浸润,塑造着学生包容开放、自信从容的胸怀;用爱心与智慧,塑造着学生坚韧不拔、善良正直的品格。

           “教育的征途,山高水长,但行者必至。”方芳老师如是说。她愿始终怀揣这份磐石般的初心,以爱为舟,以智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不仅做学生成长的见证者,更做美好未来的塑造者。她的故事,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生动的诠释,也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同行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价值。未来,因这样的守护而更加可期。

     

      责任编辑:李 丹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洛阳师范学院:聚焦学生参与“四个坚持”,合力激活“一站式”学生社区“四化”育人新动能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