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就业型创新创业成大赛新亮点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日期:2017-09-18 14:17:51    来源:光明日报    
           9月17日晚,第三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了冠军争夺赛,浙江大学杭州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冠军,亚军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LBrain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南京大学分子精准调控的吸波导磁材料及工业解决方案、东南大学全息智能炫屏并列季军。

    本届大赛参与高校与大学生数量均创新高,类别划分也更为精细。其中参与高校2241所,团队报名项目37万个、参与学生15万人,分别是上届的3.2倍、2.7倍。本次总决赛共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四种组别类型,并首次设立国际赛道,17支国外大学团队参加了这一类别的比赛。

    面向高职高专,鼓励就业型创业

    本届大赛首次设立了就业型创业组,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其他高校也可申报。为何要专门设立就业型创业组?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说:“全国2000多万名高校学生,有一半是高职高专生,特别需要加强科技创业基础,大赛也要有他们的平台。”

    两年时间开出136家“罗小馒”门店,以小小的红糖馒头为1312名员工创造了就业岗位。看似简单低端的餐饮创业,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四学生罗三长的秘诀是“工匠精神”。“拿到一家名店的样品后,我把原料拿到昆明学院,用200多次分析,拿出配方。红糖多点,馒头就黑掉了,多蒸一分钟,面团就会趴掉。面粉、温度、酵母、水的独特配比就是我们的竞争力。”他说,“昆明有很多模仿者,但没有一家能达到我们的口感。”

    参加决赛的34个项目中,就业型创业占据3席,席位虽不多,但代表了许多高职高专学子努力的方向。范海林说:“创新创业,创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创业项目带动就业甚至比很多高科技项目还要强。从这届报名的情况看,就业型创业的还不多,但以后会逐渐扩展。”

    公益型创新创业项目需特殊扶持

    在河南支教时,中南大学2013级本科生廖熙田发现,当地农村地区网络费用十分昂贵,村民无法负担。回到长沙后,他开始实施“无线乡村计划”,设计了一套集体接入、集体使用的技术方案,为湘西农村接通网络。一头与光纤服务商谈判,一头走进乡村,游说村组联通网络。“在湘西农村,品牌服务商一年的宽带费用要一千多元,我们压缩了中间的利润,以五百多元的价格提供到终端,并为客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廖熙田说,“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虽然利润微薄,仅仅能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但社会价值很高,希望能够通过规模扩张做出成绩。”

    评委李桂廷认为:“公益创业带动社会价值成长,是一种进步。只要不需为生存发愁,就能以社会价值作为追求,这也是很有意义的正能量。”

    范海林坦言,公益型创业的后续发展需要更多的支持。“目前看,投资人都会比较看重利润回报。而不少公益类创业项目在赛后难以得到投资。但公益型创业社会价值很高,引导性很好,需要予以扶持。”他表示,“我们打算将慈善组织、慈善基金与公益型创业对接,也正在讨论在下一届比赛中,将公益型创业作为一个专门的赛道。”

    (本报西安9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刘博超 张哲浩)

    (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本网站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一件衬衫穿十多年 91岁党员捐万元资助贫困生
    上一篇:知识产权保护进高校 培养全国“打假青年”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