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李洪)“秋分至,丰收时”,当金黄的稻穗弯下腰,当清甜的果实挂满枝,通许县第三实验学校开展了以“秋分劳作,情暖亲恩”为主题的第3周德育作业,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与辛勤汗水中落下帷幕。
大家走进田间、围聚厨房、分担家务,在实践中感受节气文化,在行动中传递孝亲温情,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温暖又治愈的瞬间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课本里的诗句,变成了同学们脚下的土地和手中的作物。在家长的陪伴下,大家化身“小小农夫”,走进田间地头或自家小院:有的踮着脚尖采摘挂在枝头的柿子、石榴,感受果实沉甸甸的分量;有的弯腰收割成熟的玉米、水稻,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义;还有的蹲在菜畦边,小心翼翼地拔出萝卜、摘下青菜,看着亲手收获的成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丰收的食材,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亲手制作的美食,是家人间最暖的连接。周末,同学们和家人围在厨房,用刚收获的食材解锁“秋分限定美味”:有的和妈妈一起揉面、塑形,将香甜的桂花和软糯的糯米做成桂花糕,让空气里都飘着秋天的香气;有的跟着奶奶学习制作南瓜饼,从蒸南瓜、压泥到煎制,每一步都做得有模有样;还有的尝试做一碗热腾腾的银耳莲子羹,用清甜的口感驱散秋日的微凉。在切菜、搅拌、蒸煮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新的烹饪技巧,更在与家人的协作中,传承了传统美食里的团圆味道。
“孝亲敬长”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日常的小事里。本周,同学们用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家务,表达对长辈的感恩:有的主动承担起洗碗、擦桌的任务,让忙碌一天的妈妈歇一歇;有的帮忙打扫房间、整理衣柜,把家里收拾得整洁又温馨;还有的给爷爷奶奶捶背、端茶,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行动,让长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像一束束小光,照亮了家庭的角落,也让孝亲美德在实践中悄悄生根发芽。
秋分有尽时,成长无止境。本周的德育作业,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收获,在陪伴中成长,既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也懂得了感恩与责任的意义。未来,愿每一位通许县第三实验学校的学子都能继续带着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温情,在实践中探索,在行动中成长。